发布时间:2023-10-30
返回列表
就在今日(10月30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关于对部分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撤网公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显示,有42家企业共计742个耗材产品主动撤销挂网。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主动撤网的耗材,大部分为外资企业产品。文件要求:生产企业申请撤网的,两年内不得高于原挂网价重新挂网。
其中本次撤网产品数量最多的百多力,旗下258款产品主动申请撤销挂网,包括外周扩张导管、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外周血管支架系统、外周支架系统等四大类。其撤网原因是“根据全球产品供应策略,申请撤网”。
此外巴德医疗39款耗材也主动撤销挂网,涉及输尿管镜球囊扩张导管、输尿管支架、输尿管支架带导丝。其撤网原因是“由于美国产能局限问题,在中国无法正常供应满足临床需求”。
除了产能原因,多数外资巨头耗材主动撤销挂网,原因还包括全球产品供应策略的调整,主动放弃中国全部或者部分市场,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决定。
▼扫码查看撤网耗材清单▼
事实上,在山东省的耗材撤网公告中,早就有一批外资耗材企业主动撤退。
早在今年4月,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部分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撤网公布的通知》,《通知》宣布对1403个耗材撤销挂网。
其中,就包括由捷迈(上海)医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由捷迈邦美2001年在上海成立)申报的235个耗材产品,涉及旗下脊柱内固定系统、Trinica通用颈椎前路钛板、单轴/多轴/偏移椎弓根螺钉、人工颈椎椎间盘、Java TL 横连器、Java连接棒、Un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等14类耗材产品。
公示表撤网原因一栏赫然写着:脊柱业务在中国的代理权已转让,脊柱业务已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捷迈的脊柱业务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在接二连三的集采中受挫是最核心的原因。
例如在声势浩大的脊柱集采中,在第十一组椎间盘系统中,因降幅不足,成了唯一落标的厂家,533个意向量全部拱手让人;在入选意向量的第12组单独用颈椎融合器系统之中,中标名单同样找不到其踪影。
而脊柱国采,共包含14类产品,首年意向采购量达120.8万个/包,周期3年,这几乎约等于国内3年全部的脊柱耗材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
外资耗材巨头撤出中国全部或者部分市场,是主动放弃这片全球第二大市场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主动撤离不过是在目前国内耗材市场环境下,一次权衡利弊的撤退。
除了捷迈邦美,据经济观察报消息,创伤类耗材集采后,施乐辉的一组创伤产品在2022年底退出了中国市场,同时裁员,只是并未高调宣布。
今年9月,史赛克在上半年财报里对中国带量采购中标情况及影响做出说明,谈到公司在2022年第三季度进行的脊椎产品带量采购项目中竞标失败,因此正在退出中国的脊椎业务。
此前,美敦力首席财务官也曾表示,带量采购给其带来的影响超过许多竞争对手。该公司还预计,到2024财年结束其中国市场业务将有80%受带量采购影响。
弃标意味着放弃市场,中标意味着利润下降、推广需求变小,同样会裁员。一些外资耗材巨头目前的撤离,更多的是放弃带量采购的成熟产品,而不是放弃国内市场,转而去拓展能带来更多增量市场的创新产品和新兴业务。
但对于国内耗材代理商而言,转身之路并非像外资巨头一样简单。
今年上市的国科恒泰,是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第五大流通商。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年11月冠脉支架国采落地,波科中标铂铬合金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商品名:Promus Premier)及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商品名:PROMUS Element Plus)两款产品,中标量为9.21万条。
波科国采中标后,直接导致作为代理商的国科恒泰,该产品销售额从2020年的2.32亿元,直接跌落至2021年的0.63亿元。
无疑,耗材流通企业在集采之下,面对的是更为艰难的转型之路。但站在行业变革的视角看耗材流通企业的变革,选择临床急需、创新性强这类合适的产品依旧是生存和转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