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展会开展还剩:

0
0
0
0

江西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时间:2023-12-06

返回列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于2023年12月1日(周五)上午10:30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卫生健康委、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医疗保障局负责同志将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西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欢迎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我们举行了系列发布会,介绍一年多来上海、浙江、山东、湖南、广东等省(市)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形成一批各有侧重、特点鲜明的改革成果。今天是第六场,将重点介绍江西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等。

出席此次发布会的嘉宾有: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海涛先生,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龚建平先生,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先生,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桑女士,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黄爱群女士。

首先,有请王海涛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海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批复江西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年多以来,我省根据国家关于示范区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改革等7个“必答题”和发展中医药治未病、推进中医药产业化2个“特色卷”,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综合改革、系统集成,各项建设任务取得积极成效。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第一,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

一是加快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以中医医疗服务高地建设为引领,打造以省级中医院为龙头、市级中医院为支撑、县级中医院为基础、基层中医馆为网底的服务体系,推动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我省持续安排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持续开展基层中医馆建设。目前,全省共建设1773个基层中医馆,实现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基层中医馆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占比达到34.33%。

二是加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我们大力推进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进一步完善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同时全面深化中医药人员的“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了县乡村中医药服务管理的一体化。

三是加快提升治未病服务内涵。我们专门制定和实施了《江西省打造中医药治未病传承创新发展新高地实施方案》,从体系建设、内涵提升、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中医药的治未病服务。截至目前,二级以上的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中心或科室)比例已经达到了96.74%,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到100%。省级层面设立了省级的治未病中心,同时也发挥热敏灸技术的优势,布局建设了热敏灸区域诊疗中心4个、热敏灸小镇21个,普及防治常见病方案,规范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内涵。

第二,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的中医药产业体系日趋健全。

一是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围绕“赣十味”“赣食十味”等道地中药材,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重点是依托赣中道地药材、赣东特色药材和环鄱阳湖的药食同源药材三大药材产区,高标准建设赣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目前,我们已经建成54个“定制药园”,35个中药材品种建立了追溯体系,基本打通了从药园到药厂的供应链。我们统计,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近5年增长了1.78倍,目前已经达到了334万亩;开展了91项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建立了8项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和8项地方标准。

二是加快推进中药工业集聚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1269”行动计划,积极地发挥医药产业链“链长制”作用,搭建了中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种养企业、中医医疗机构的供需对接平台,打通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推动了中医药产业链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中医药新兴业态发展。着力推动中医药向康养旅游等领域跨界延伸,加快构建了“中医药+”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持续推进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康养旅游胜地。比如我们上饶市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2022年,实现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次达到了119万。同时我们积极发展食养产品、中药功能食品和特殊功效化妆品,还有一些药膳等大健康的产品。

第三,大力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支撑。

一是持续推进中医药科研机制创新。我们实施“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了“科技+中医药”联合立项,聚焦传承中医药精华、推进中医药的创新,支持中医药的基础、临床、产业等领域的关键问题研究。我们2023年发布了项目指南10项,推动我省中医药科技协同机制创新。

二是持续推进中医药科研平台的建设。我们高标准建设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江西省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我们共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我们还引进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组建赣江中药创新中心。建设了省中医临床研究中心8个,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临床研究基地63个。

三是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突破。“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中药领域的空白。今年,国家1类中药创新药“枳实总黄酮片”已经获批上市。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升改革举措的创新性,扩大综合改革集成度,为建设健康中国展现江西的担当、作出江西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所在的单位。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请问江西省采取了哪些举措,来保障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海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关注。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保障改革的举措落实落地。

一是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把中医药改革发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省规范精简协调议事机构的背景下,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19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今年省长叶建春还专门召开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亲自部署和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分管的副省长史可同志今年到示范区的先行区专门作了调研和指导,同时我们还专门组建了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让专家来提供咨询和指导,发挥他们的作用,使我们的中医药改革决策更具有科学性,让我们的各项措施更具有操作性。所以,这是一个方面,构建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是完善多元联动的政策支撑体系。省政府专门出台了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了14项重点制度任务清单,82个重大项目清单。在这个大的方案统领下,我们相关的部门出台了各自的政策,我们把它称之为“1+14”的政策支撑体系。同时,我们还专门出台和实施了《江西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江西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科技支撑江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涵盖中医药事业产业各领域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做支撑。

三是建立了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我们坚持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中医药主管部门牵头、部门各负其责的中医药管理体制。同时,在省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增设了中医药传承创新指导处,来加强省市县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全省中医药管理部门人员数量从改革前100名左右增至220名的编制和人员,确保中医药改革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谢谢!

中新社记者

请问一下,近年来,江西采取了什么举措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龚建平

我们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强化中西医结合服务阵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西医协同人才体系建设,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建阵地,健全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立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了2家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筑牢中西医结合服务阵地,打造中西医结合新高地。

二是扬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针对重大疾病、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提早布局,筛选建设三批具有江西特色、疗效确切、具有良好基础和中医药防治特色的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今年向国家推荐申报中医优势专科39个,三年共建设省级中医优势病种诊疗中心4个,中医优势专病专科18个,中医优势病种培育项目28个,并以优势病种为依托加强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设工作。

三是强队伍,广泛开展西学中人才培养。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强“西学中”人才培养,出台了《江西省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采用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执业管理办法》和《江西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方案》,鼓励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学习、运用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诊疗技术,强化中医药经典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遴选一批14个“西学中”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扩充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中西医结合协调发展的良性趋势。

四是促协同,强化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支持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规范设置中医科、中医病区或中医综合治疗区,配备充足的中医床位、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药人员和中医护理人员。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建立多种形式的中西医结合医疗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在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凤凰网记者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否介绍一下,江西在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龚建平

感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多方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发展。

一是科研机制创新有新起点。我们与省科技厅联合制定《江西省“科技+中医药”联合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聚焦传承中医药精华、推进中医药创新,支持中医药基础、临床、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在全省广泛征集研发需求、调研座谈,组织专家编制指南,2023年发布了项目指南10项,切实推进我省中医药科技协同机制创新。

二是科研平台建设有新突破。我省以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为主体,先后引进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等落户江西。财政分5年投入10亿元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科研及运营。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落户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这是全国第9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同时也是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目前,江西累计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建成9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6个省部级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以及3个院士工作站。组建了江西省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同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

三是科研项目实施有新进展。推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支持中医药领域项目140项,获得省科技专项资金44834万元。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抗新冠肺炎中药研发”的研究成果获批抗新冠肺炎医疗机构制剂应急备案批件。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有新收获。近日,我省的1类中药创新药“枳实总黄酮片”获批上市,中药创新药再次取得新的突破,这也是今年全国批准上市的5个1类中药创新药之一。“十四五”以来,江西省科学技术奖中医药领域共授奖17项。成立江西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开展121项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建立了8项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和37项地方标准,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发布。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请继续提问。

江西日报记者

中医药治未病是江西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特色卷之一,请问江西在发展中医药治未病方面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

好的,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中医药治未病思想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医文化。我们通过构建服务体系、完善配套措施、拓展服务内涵,推动中医药治未病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构建治未病服务体系。发挥中医医疗机构在开展治未病服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支持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省级中医药治未病中心,支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中西医结合治未病中心,建立中医药治未病服务网络和中医药治未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建治未病质控网络,规范中医药治未病服务。

二是完善中医药治未病配套措施。重点支持热敏灸等中医医疗特色服务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优化院内制剂价格备案,进一步完善价格管理政策。

三是拓展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内涵。组织编撰中医治未病服务系列指导手册,内容涵盖治未病实用处方、适宜技术、药膳、运动、情志调理等五个方面。印发《关于发展中医传统运动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意见》,发挥中医药传统运动在预防疾病发生、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方面的特色优势。

截至目前,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或中心的比例达到96.7%。全省建立1177家热敏灸联盟单位。我省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2%;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3%。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彰显中医药特色,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供给,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深化治未病服务内涵,推广中医药治未病干预方案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持续加强对老年、妇幼、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江西电视台记者

江西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有枳壳、车前子、栀子等多个品种道地药材,请问在保障中药材质量、加强中药质量监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江西中药材资源丰富,“三子一壳”等传统品牌享誉全国。为保证中药材质量,我省坚持“三个结合”,切实推动中药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抓种植和抓生产相结合。积极打造赣中道地药材、赣东特色药材、环鄱阳湖药食同源药材三大优势产区,建立了47个省级森林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成千亩以上大型中药材基地百余个。重点围绕“赣十味”“赣食十味”,推进54家“定制药园”项目建设,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建立35个中药材品种种植、生产、流通全过程追溯体系,打通了从药园到药厂的高质量供应链。制定中药材良种繁育、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加工、储运等覆盖中医药全生产过程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等,全面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中药饮片追溯平台建设,确保生产过程有标准、能溯源。

二是坚持抓规范和抓指导相结合。印发《关于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措施》,明确了6方面22条具体措施,强化中药科学监管。有序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助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组织召开品种遴选评审会,审议通过6个中药材GAP建设品种。对61家重点企业进行全覆盖监督指导,提供专业意见,帮助企业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中医药等产业重大项目实行全程专班服务,着力推动项目早投资、早投产、早见效。

三是坚持抓整改和抓查处相结合。我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突出检查重点、强化隐患排查,形成一张覆盖中药生产全过程的监管网络。通过监检联动、交叉检查、重点企业“回头看”等方式,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推进“你点我检”行动,采取群众点单、监管部门抽样、检验机构检验的形式,抽检中药饮片。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持续跟踪整改提升情况,并视情节轻重,进行查处。

健康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是健康报的记者。我们关注到,江西是全国为数不多具有中药种植、加工、炮制、流通等完整产业链的省份之一,请问在探索推进中医药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江西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这个问题请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黄爱群女士回答。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黄爱群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是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产业特色鲜明,整体基础良好,规模效应突出,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建链、强链、延链,推动中医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建链,以机制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江西省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先后出台了《江西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同时,将医药产业作为12个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之一,由省领导担任“链长”,高位推动产业发展,搭建中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种养企业、中医医疗机构的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中医药产业链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二是聚焦强链,以集群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加快实施樟树“中国药都”振兴等重点工程,已形成“一城一都多园”的总体产业布局,建成了樟树医药、袁州医药、南昌小蓝医药、赣州章贡生物医药等6个以中医药为主的医药产业集群,其中樟树医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目前我省中药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已超160家,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品种41个(其中:超10亿元5个)。

三是聚焦延链,以特色发展提升产业韧性。利用江西中医药资源,发挥好中医药文化传承优势,围绕中医药保健、健康食品、康养旅游,以及美妆领域等新兴业态,延长中医药产业链。全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成员单位总数达1177家,基本覆盖了全省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加强热敏灸对外合作交流,合作建设加拿大热敏灸分院和中国-葡萄牙中医药中心、瑞典北欧中医药中心,推进中医药走出去。全省深耕本地特色资源,建设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25家。积极探索大健康产业新模式,立足道地特色药材,突出区域优势,巩固和发展“赣十味”“赣食十味”等赣味中药材品牌,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建设了一批主题鲜明、业态集聚和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的中医药旅游康养线路及产品。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请继续提问。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记者

我是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记者,请问中医药师承教育作为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江西在中医药师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这个问题请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回答。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重要形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教育模式,推动医教协同,健全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一是聚焦机制创新,形成制度合力。实施《江西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将师承教育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规范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教育协议,明确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师傅带徒弟程序管理,鼓励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和中医药机构积极推进本级的师承教育,形成师承教育全覆盖。深化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师承教育激励机制,将中医药师承教育与职称评审工作相衔接,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晋升职称。

二是聚焦模式创新,形成培养合力。江西中医药大学通过建设岐黄国医书院和阳明医堂,构建了院校式、师承式、书院式“三式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一条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补充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组建了德医双馨、医药圆融、能治能讲、善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常态化开展师生诊治对比和疗效反馈,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凝练出“传-练-比-悟-习”师承规范,学悟医德医理。

三是聚焦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合力。持续组织全省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累计有977人通过考核获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创新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累计有1557人通过,人数居全国首位。开展江西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遴选出指导老师137名和继承人274名。依托国医大师、省国医名师、旴江医学流派等工作室和各类人才项目,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大江网记者

大江网记者提问,请问江西在中医药价格政策和医保支付方式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这个问题请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桑女士回答。

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桑

省医疗保障局全力参与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出台了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二十条举措,主要在三个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第一,在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上,对中医药项目予以倾斜支持。

一是对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调整予以倾斜支持。实施了在昌省直医疗机构2022年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对申报的77个中医类项目价格予以调增,占中医类项目的45.83%。

二是支持热敏灸推广工程。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热敏灸医疗服务项目发展的通知》,备案的医疗机构数量从55家扩大到1177家,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全省门诊和住院服务开展热敏灸项目达到31.62万人次。

第二,在医保目录管理上,对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予以倾斜支持。

一是支持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经国家医保局批复备案,将190个中药饮片、236个医疗机构制剂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

二是动态调整医保中药饮片、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目录。建立了相关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今年6月和7月分别将5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7个中药饮片按程序新增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

三是支持中药配方颗粒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截至目前,分两批将471个按规定在药监部门备案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按程序纳入了我省医保支付范围,纳入支付范围品种数占全省流通品种数的97.92%。

第三,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对中医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予以倾斜支持。

一是明确对实施DRG/DIP付费的中医医疗机构政策倾斜。在坚持区域总额预算的基础上,以上年度中医医疗机构的“中治率”为基准,对达到或超出该基准的中医医疗机构给予医保结算激励系数,同时明确该激励系数可以和其他加权激励系数累计,纳入DRG/DIP年度结算清算。

二是明确实施同病同效同价购买。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实施DRG/DIP付费,合理确定中医优势病种(病组)及相关分值(权重),探索遴选部分中医优势病种与对应的西医病种实行同病同效同价购买。截至目前,鹰潭、上饶等地已对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了激励加成系数,并遴选了中医优势病种探索按DRG/DIP付费。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南昌晚报记者

好的,谢谢主持人。南昌晚报记者提问,请问江西在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过程中,如何保障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好,这个问题请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先生回答。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

我们坚持以优化配套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优化配套政策。出台了《江西省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健全服务体系。一方面,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推进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目前为止,全省11个地市100个县(市、区),共有政府办中医医院100家,其中,省直2家、市直(管)10家、县(市、区)88家。另一方面,以中医药重大项目为引领,做优做强省内中医医院建设,已成功获批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4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个。

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推进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发挥中医在重大疾病及常见病的防病治病优势,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专科专病,建设中医优势病种防治中心4个,中医优势专病专科18个,中医优势病种培育项目28个。全省已累计建设12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295个基层特色专科。

二是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加强基层中医馆建设。截至目前,全省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乡镇卫生院、77.54%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基层中医药服务占比达到34.33%。

三是构建中医医疗质控体系。建设病案、护理、药事及中医骨伤、康复、中医妇科、紧急医学救援等17个质控中心,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四是创新中医药事服务模式。启动共建共享中药房试点建设,遴选11家中医医院开展共享中药房试点工作,降低中药药事服务运行成本,探索中医药服务新模式,实现区域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共享。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后续我们还将向大家介绍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情况,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